中華家風 > 圖片頭條 > 正文
《禮記·大學》有言:“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對子女的成長有著重大影響,父母如何教育好子女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1月5日晚,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回歸,首期節目邀請到 “華人船王”趙錫成與香港演藝界“常青樹”秦沛等,除用自己的家風故事印證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外,還給出了具有參考價值的“教育案例”。《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首期播出后,其節目主持人鞠萍接受了媒體采訪時說,“無論我們遇到什么困難,家永遠是我們最大的一個靠山,家風的傳承至關重要。”這是她的感受,也是她當初接受節目組邀請的重要原因。
從趙錫成到秦沛 教育是給兒女最好的禮物
教育家喬治·赫伯特曾說過“一位好父親,勝過一百個教師”。在首期節目中,“華人船王”趙錫成分享了自己和太太對六個子女的“教育秘籍”,坦言從小就會帶領孩子們共同參與勞動,鍛煉她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即便是年僅3歲的小女兒也不例外。這種自上而下的影響與生活態度,讓趙錫成的6個孩子最終均考入常青藤學校,并在各自專業領域獲得非常好的發展。
而和趙錫成不同的是,老戲骨秦沛在孩子追夢的道路上給予了無私的關愛與鼓勵,“放心地讓他們去闖、去嘗試,在失敗中學會成長、擔當與負責,是他們人生重要的一課。”秦沛兒子姜文杰與女兒姜麗文的驚喜現身更讓鞠萍現場落淚,“什么是家風?家風不靠說,也不靠教育,靠的是你怎么做。”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當一個個家庭呈現出和善美好的風氣,國家亦會展現出和諧安定的面貌。
從父親到兒子: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受用終身
第二季《謝謝了,我的家》邀請了許多有辨識度的嘉賓,從茅盾之孫沈韋寧、華羅庚之女華密,到徐悲鴻之孫徐小陽、吳祖光新鳳霞之女吳霜……身份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出生年代亦不同,但關于“家的故事”讓鞠萍時時收獲著感動,談起自己的家人她坦言,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父親。“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平時特別省吃儉用,無論到什么時候,都不會浪費任何東西,連我們喝完的飲料瓶,都會擱在車里拉回家賣掉”。
從小言傳身教的影響,讓鞠萍甚至養成了“賣破爛”的習慣,“到今天,我都會把一些廢紙、空瓶子帶回去,賣上個十塊、二十塊,心里就特別高興。”在鞠萍心中,父母什么樣,孩子就會什么樣,即便兒子的襪子破了,她的首選也是先拿線補上,實在穿不了再扔。“想讓孩子們孝順、正直,就得你做出來,讓他們看到,勤儉節約,不丟人。”
歷經一年的潛精研思,《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進行了全新改版,突破單一的演播室訪談環節,新一季節目將走入與嘉賓身份故事更密切相關的“第二現場”,更直觀地展現他們真實的家庭氛圍、傳遞本真的“家文化”,試圖用溫情的人物故事,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對家庭和家風的情感共鳴。(李巖)
推薦
08-05 09:18
07-08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