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家風 > 成家立業 > 正文
“家風館里展示了中華民族優秀家風文化和身邊的家風榜樣人物故事,有了這個家風館,今后教育孩子又多了一個好去處。”東湖區居民余紅英帶著女兒參觀完南昌市家風館后深有感觸地說。
余紅英口中的南昌市家風館,是我省首個市級家風館。3月2日,南昌市家風館正式免費對外開放,當天便吸引了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走進家風館接受家風文化的熏陶。僅十余天時間,“家風館”就已成為市民口中的熱詞。
3月13日,記者來到位于南昌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至善樓九樓的南昌市家風館。走進館內,一面家風文化墻上的“家風和合”四字十分醒目。“‘家風和合’是南昌市家風館的主題,第一個‘和’是和諧,寓意家庭和美、鄰里和睦、社會和諧;第二個‘合’是合作,寓意鄰里團結、闔家幸福。同時,家風館集合了中國歷史上名士、先賢的家風家訓,希望通過展示優秀家風家訓,促進當代家風和諧和美……”南昌市家風館講解員林彥宏向前來參觀的市民介紹道。
據介紹,南昌市家風館面積為540平方米,是一個集家風家訓展示、廉潔教育、家風宣講、家風培育與體驗為一體的綜合基地,也是展示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和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地。展館分“家風之論”“家風之源”“家風之樣”“家風之興”四個篇章,運用大量家風理論與故事、通過豐富圖文資料展示中華民族優秀家風文化,成為廣大市民家庭特別是孩子們從小學習家風、領悟家風、弘揚家風的公益服務陣地。
“良好家風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滋潤著人們的心靈。參觀家風館后,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家庭的家風家訓對家庭成員的發展有多么重要。家風館將中華民族優秀家風文化和家風家訓故事進行集中展示,讓更多人受教育,我覺得很有意義。”南昌大學教師聶瑞云說,南昌市家風館的建立,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優良家風開辟了新的教育陣地。
作為南昌市家風館顧問,南昌大學谷霽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鄒錦良參與了場館建設。“進入新時代,我們尤其需要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需要家風文化的傳承。南昌市家風館把我市有代表性的家風文化展現出來,成為廣大市民家風學習、教育的重要窗口。”鄒錦良說,“社會各界正在全面興起家風文化的傳承熱潮,以身邊的家風人物為榜樣、以身邊的家風故事為指引、以身邊的家風家訓為動力,使家風成為推動時代前進的正能量。”
“家風館除每周一閉館外,每天都對外免費開放,不僅吸引了附近居民,還吸引不少單位團體預約參觀。”南昌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據不完全統計,自開館以來,南昌市家風館共接待參觀者近千名,其中包括十余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集體。
近年來,我市打造了一批“三風”文化主題街道、主題村、主題廣場、主題公園,一批批各具特色的“三風”示范點成為了城市文明風尚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同時,我市大力挖掘、宣傳道德模范、“三風”榜樣人物,形成了敬榜樣、學榜樣、做榜樣的良好氛圍,營造了向上向善、孝老愛親、愛家愛國的新風尚。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念好‘廣小久實’四字訣,不斷創新‘三風’活動載體,使更多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接地氣、連民心的‘三風’活動融入群眾工作生活,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市“三風”辦工作人員郭秋露說。( 肖周 記者 張平/文 魏勇劍/圖)
推薦
08-05 09:18
07-08 09:22